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12-02 11:04:12
适逢小年的清晨,吉林省名人研究会秘书长李铁钢先生叩响了家门,给笔者送来了著名书画家马哲先生大作,是以《雄风犹在》为题的一幅雄鸡报晓的国画。这幅雄鸡冠如红玉,距如铁钩,意境高远,气韵生动,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。听介绍说此画已被中国建设银行作为鸡年纪念币图板选用。为投桃报李,笔者将早已准备好的这篇“闻鸡起舞话鸡年”回赠给马君,以示鸡年道吉之意。
据学者考证,十二生肖中的鸡当属家鸡。我国饲养家鸡的历史悠久,在距今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既有了鸡的饲养。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为伐吴,特畜鸡于鸡山以食死士(《越绝书》)。祝鸡翁是传说中的养鸡人,据汉刘向《列仙传》载;“祝鸡翁者,洛人也。居尸乡北山下,养鸡百余年,鸡有千余头,皆立名字。暮栖树上,昼放散之,欲引,呼名即依呼而至。卖鸡及子得千余万,辄置钱去。”依此看来,祝的养鸡方法可能就是现代人养的“溜达鸡”吧!《列仙传》所讲的虽是仙话,却也反映了古代养鸡业的发达。唐玄宗好斗鸡之戏,在宫廷中治鸡坊,选六军小儿五百人,养金毫铁距,高冠昂尾千余只雄鸡于鸡坊,并因此带动了民间饲养之风。
鸡的饲养也启发了古人的想象。《山海经》中有不少似鸡的神奇动物,如《南山经》:“基山┈┈有鸡焉,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,六足三翼,食之无卧。”《西山经》鹿台之山┈┈有鸡焉,其状如雄鸡而人面,名曰凫徯,其鸣自叫也,见则有兵。《东山经》,栒状之山┈┈有鸡焉,其状如鸡而鼠毛,见则其邑大旱”。这些似鸡非鸡的禽类,应皆为乌有之物,仅可作为有趣的谈资而已。古人对鸡的分类,常以地域为限,《婢雅.鸡》云:“鸡有蜀,鲁荆诸种,越鸡小,蜀鸡大,鲁鸡又其大者。”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”越鸡不能伏鹄卵,鲁鸡固能矣”。就是说,越鸡没有鲁鸡大,所以难以孵天鹅蛋。以地域划分鸡的种类,随着相互交流的频繁,其类难以维持,并不科学。在古代典籍中,还有所谓长鸣鸡,同潮鸡,翻毛鸡、马鸡、目羽鸡等等,诸多名目,今天已很难辨识,有些可能根本不存在。但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所言乌骨鸡,即今天所称的“乌鸡白凤”,仍是大名鼎鼎的鸡种。
在与鸡长期的相处中,人们发现鸡有许多特质是可以人格化的,并将它与道德挂钩,被称为德禽,这在十二生肖中是独一无二的,实在是鸡的无尚荣光。鸡有五德,最早见于《韩诗外传》一书,其中卷二有田饶对鲁哀公所说的一段话:
君独不见夫鸡乎?头戴冠者,文也;足傅距者,武也;敌在前敢斗者,勇也;见食相呼者,仁也;守夜不失时者,信也。鸡虽有此五德,君犹日淪而食之者,何也?
文、武、勇、仁、信,被称鸡的五德,前两德源于鸡的形象与身体构造,后三德则取鸡的习性。
文德,原指礼仪教化。鸡头上有肉冠,仿佛是人戴冠,有文质彬彬的感觉。古人对一个人的穿著极为重视,《论语 尧日》篇就谈及孔子曾有五美之说,其中之一美就是;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威而不猛乎?
武德,即武道,这是指可以运用武力的凭借。《尉缭子·兵教上》:“此之谓兵教,所以开封疆,守社稷,除患害,成武德也”。雄鸡腿的后面有一个突出如脚趾的部分,称距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上》颜师古注:“距,鸡附足骨,斗时所用刺之。”距乃是雄鸡天生的武器,自然就是其武德的依据。
勇德,即勇敢与勇猛的品德。《论语·为政》,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”。据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》传载:子路是一位“好勇力,志伉直”的人,他常常戴一顶雄鸡冠,以显示自己的勇力过人,在古今人的心目中,雄鸡永远是好斗的勇士。
仁德,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准则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梯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”。鸡见食物不独自占有,而是引朋呼类一同啄食。这被古人视为是“仁”的体现。
信德,即守信用,诚实不欺,这也是古代儒家所遵奉的人生准则之一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。雄鸡报晓守时,别名司晨。宋陆游《新买啼鸡》:“明朝舂黍得碎粒,第一当册司晨功”。鸡又名“知时畜”,每天报晓,古人认为这就是信的表现。
鸡的“五德”是从儒家的传统观念而来的,是人所赋予动物的一种精神寄托。值得一提的是,人也有五德,是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”。汉郑玄曰:“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。”尽管鸡的五德与人的五德有所不同,但被誉为德禽,总是人有所追求的表现。
鸡有个最好的朋友,那就是狗。两“人”同在十二生肖队伍中,在成语中又如影随形,同时出场的频率较高,如“鸡犬桑麻”,完全是一幅旧时农家乐的升平景象,为读书人所向往。“鸡犬不宁”,表示和平生活遭到相当程度的骚扰与破坏。其反义则写作“鸡犬不惊”,一般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,对民众秋毫无所犯。“鸡犬不留”,形容军队过后斩尽杀绝的情况极为形象,“鸡犬不闻”是形容极度的荒凉冷僻景象的。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则讽刺那些依附与有权势的家人、亲友而得势者,还是非常形象的。“鸡零狗碎”比喻事物琐碎,不完整多含贬义。“偷鸡摸狗”指小偷小摸,也比喻不正当的男女关系。“狗肚鸡肠”比喻心肠狠毒。“鸡鸣狗盗”的历史故事妇孺皆知。“偷鸡不成蚀把米”,经常与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连用,其意思则不言而喻。
中国是诗的国度,十二生肖中的鸡自然要成为诗作的题材。诗圣杜甫的《缚鸡行》,白居易的《晨鸡》李商隐的《赋得鸡》等皆为咏鸡大作。而陶渊明在《归田居》一诗中“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”,则为我们描的是一幅农家田园景象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“半壁见海日,空中闻天鸡”。它不仅是诗仙的想象之语,也是这位浪漫大诗人为我们留下的“天鸡”成仙的一个美丽的传说。
鸡生肖在十二支中占酉位,干支纪日中酉日即是鸡日,这是一般而论。古人还以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。宋高承《事物纪原》卷一引汉代东方朔《占书》曰:“岁正月一日占鸡,二日占狗,三日占羊,四日占猪,五日占牛,六日占马,七日占人,八日占谷,其日晴朗温和,为蕃息安泰之候,阴寒惨烈。为疾病哀耗之征”。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还记载鸡日这一天:“贴画鸡户上,悬苇索于其上,插桃府其傍,百鬼畏之”。从初一到初七日“人日”讳食鸡,这要比逢狗日不杀狗,逢猪日不杀猪等有关禁忌高出一个规格。鸡与“吉”音近,画(贴)于门当有避祸趋吉之用意。除上述两书的记载外,清朝的《帝京岁时纪胜》、《茶香宝丛抄》等也对鸡日有相类的记载。
俗话说:“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”。做为“东北风俗圈”与关内中原地区的风俗有很多的不同,在大年鸡日即如此。《盖平县志》:“俗谚云,一鸡、二鸭、三猫、四狗、五猪、六羊、七人、八谷、九果、十菜”。《海城县志》载:“今世俗相传者,一日(大年初一)为鸡,以阴晴、寒暖预占一年人畜之否泰,蔬菜之丰啬”。《兴城县志》:“是月(正月)上涴十日(初一到初十)妇女忌针,相聚为抓子,打鼓之戏,子以猪蹄骨为子,鼓曰太平鼓。
东北鸡日民俗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的饮食上。年三十下午的团圆饭和子夜吃接神饺子的饭桌上,无论菜肴多少丰盛,是不可有鸡有蛋的。因为传说“吃鸡”要拉“饥荒”,“吃蛋”则子孙淘气捣蛋,无论家境如何都要以鱼为主,其他肉食为副。而在大年初一即“鸡日”晚饭丰盛的餐桌上,副食则必须以鸡为主,其他的菜只是一般的下酒菜,因为当地的满族按阴历计算,历来有一鸡二鸭,猫三狗四,猪五羊六,七人八谷,九果十菜之说。难怪满族的俗话说:“初一无鸡不成席,三十无鱼不成宴了”。由于有了这一说,所以有些人家无论如何也要在年三十以前,打几只山鸡捞几条鱼来应景,不然就会被族人耻笑。
“雄鸡一唱天下白”。我们不仅要感激雄鸡司晨的功劳,更要学习祖狄“闻鸡起舞”的精神,在新的鸡年里,奋发作为,做一番新的事业。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金太阳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