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倭国指哪一个国家(日本之前叫“倭国”,为何后来改名为“日本”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18 08:09:37    

早在战国时代,日本就被中国称为“倭国”,不过很明显充满藐视的意思。据《魏史》记载,日本岛有个国家叫做邪马台国,但并没有文字,因此派遣使者到中国盼获得国名,而魏明帝则封为“倭”。至于何时开始被称为日本,一般认为是在武则天时期,《史记正义》就曾记载:“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。”

▲武则天替日本改名。(图/翻摄自百科词条)

为何称日本为“倭”?有些学者认为这是音译,因为日本也称“大和”民族,而“和”跟“倭”是谐音字;但另一层意思则有贬意了,因为“倭”字跟“矮”相近,有矮小、猥琐及丑陋的意思。

不过,随着中国文化输入,倭国人也发现这个称呼有歧视的意涵,便在669年派遣使团到中国提出更改国号一事。

早在武后之前,日本已对中国提出更变国号之申请。而中国对此则置之不理。其原因之一在于两者之间统一的差距。《旧唐书》有云:

“日本国者,倭国之别种也。以其国在日,故以日本为名。或曰:‘倭国自恶其名不雅,改为日本。’或云:‘日本旧小国,并倭国之地。’其人入朝者,多自矜大,不以实对。故中国疑焉。”

按,使者盖以神武天皇东征之时,于日下登陆,遂致统一全国等事,告知询问更号之由的中国官人。在通译误谬之下,遂有“日本日下)旧小国,并非倭国之地。”之说,而遣唐使亦以不成熟的中文更正,仍旧无法沟通。

这时候倭国已经经过多年的文化积累,经济也不断提升,再加上唐朝盛世来到尾声,也让倭国认为更改国号的时机成熟,但唐朝一开始并没有答应此请求。

直到武则天登基后,当时倭国主政的文武天皇再次派遣使团,由熟悉唐朝文化的粟田真人领队,盼能更改国名。

粟田真人其实是日本古代派往中国的第8任遣唐使。他前往中原之时,正值武则天称帝时期。日本史书《续日本纪》曾记载其事迹如下:

(庆云元年)秋七月甲申朔,正四位下粟田朝臣真人,自唐国至。初至唐时,有人来问曰:“何处使人?”答曰:“日本国使。”我使反问曰:“此是何州界?”答曰:“是大周楚州盐城县界也。”更问:“先是大唐,今称大周。国号缘何改称?”答曰:“永淳二年,天皇太帝崩。皇太后登位,称号圣神皇帝,【武则天也。】国号大周。”问答略了,唐人谓我使曰:“亟闻,海东有大倭国。谓之君子国。人民丰乐,礼义敦行。今看使人,仪容大净。岂不信乎?”语毕而去。

史书《旧唐书》亦有记载如下:

长安三年,其大臣朝臣真人,来贡方物。朝臣真人者,犹中国户部尚书,冠进德冠、其顶为花、分而四敌、身服紫袍、以帛为腰带。真人好读经史、解属文、容止温雅。则天宴之于麟德殿,授司膳卿,放还本国。

武则天发现粟田真人学识渊博,也对他有了好感,便安排设宴款待,两人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。

宴会过程中,粟田真人不断夸奖武则天当政的政策,让武则天十分欣喜,酒也一杯接着一杯,酒意也慢慢起来。粟田真人眼见时机成熟,便把更改国号的构想向武则天报告,武则天心情大好,便立即同意其要求,把倭国改为日本。《史记正义》云:“倭国,武皇后改曰日本国。”

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,中国对日本国号之承认,粟田真人功不可没。

相关文章

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金太阳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-18